![](/skin/images/news-1.jpg)
文章分類:公司動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16-01-04 原文作者:tbkj 閱讀( )
本文作者: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湖北軟件開發(fā),襄陽軟件開發(fā)就職于硅谷科技風投公司a16z,善于看清科技形勢預測未來走向,并樂于在博客、時訊和推特上分享這些內容。由創(chuàng)業(yè)邦Nana編譯。
自iPhone引爆智能手機革命以來,我們已走過8個年頭,第一階段基本落幕——蘋果和谷歌都贏得了平臺戰(zhàn)爭,臉書引領了轉變,而現在我們已經非常清楚:移動將是技術和互聯網的未來!但這當中,還有太多的主題和問題有待探討和解決。
這篇文章中,我列出了當前階段應該考慮的16個話題。明年1月,我還將深入探討關于未來的幾個主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無人機和人工智能(AI),但此處,我們還是先關注當前吧。
1。 移動是科技的新中央生態(tài)系統(tǒng)
每一次技術上的更新換代,每出現一個新的技術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一次規(guī)模上的跨越,而新的規(guī)模也正是創(chuàng)新的中心和對硬件、軟件、新公司的投資所在。眼下,移動生態(tài)系統(tǒng)正邁向或許是PC產業(yè)10倍的規(guī)模,而移動并不僅僅是一個新鮮玩意兒或什么大事件,恰是憑借規(guī)模穩(wěn)坐科技產業(yè)重心的新一代技術。幾乎所有事情都將圍繞它來運行。
2。 移動即互聯網
我們應該停止談論什么‘移動’互聯網或桌面互聯網了——這跟談論‘彩色’電視和‘黑白’電視的差別似的冒著傻氣。我們有一種遺留自功能性電話時代的直觀感覺,那就是移動意味著只在走來走去時使用的有限設備。但實際上,智能手機大多數時候都是你在電腦旁坐著的時候使用的,并沒有移動,而且其功能也使得它們在作為互聯網平臺方面遠勝PC。真心的,PC才是那個使用受限的縮減版互聯網的大家伙。
3。 移動非小屏,PC也不只是鍵盤——移動意味著一個將會吞噬PC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當我們談論移動我們并不是指移動性,就像我們說PC時也不是指個人的一樣。移動不在于屏幕大小或鍵盤或位置或使用。事實上,ARM、iOS和安卓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著Windows和Intel聯盟10倍以上的規(guī)模,將成為計算的新重心。這意味著移動設備將越來越多地接手我們今天還在用PC做的事,獲得更大的屏幕和鍵盤,甚至,越來越強大的軟件。所有這些都受到一個大得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不可抗力驅動,也將吸進所有的投資和創(chuàng)新。
4。 生產力的未來
你總是需要鼠標 、鍵盤和Excel或PPT才能真正工作嗎?或許不是這樣——上千億核心用戶或許還將被這些東西糾纏許久,但其他幾十億可不會——計算和生產力曾發(fā)生過巨變,再次改變也是必然。某些事情上,大屏幕還將持續(xù),或許鍵盤也是,但所有的軟件都將改變。軟件將遷移到云端,遷移到移動設備上(大大小小的屏幕都有),然后被它們改變形態(tài)。核心問題,是輸入,抑或展示,這就是你的工作,抑或僅僅是你用來搞定工作的一個工具?真正其關鍵作用的,是公司的結締組織——驅動所有事情運轉的動詞。這些能以新的方式達成。
5。 微軟的投降
微軟錯過了向新平臺的遷移。Xbox不再是核心,Windows Mobile勉強維生,Windows 10倒是對能延緩但不能阻擋改變的傳統(tǒng)業(yè)務的良好支撐,但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已明確聲明:持續(xù)幾十年的戰(zhàn)略Windows無處不在——也就是努力成為通用平臺的戰(zhàn)略,已經終結。這并非是說微軟已死,但它確實不得不去找尋怎樣利用遺留的壟斷市場地位與資金幫助打造新業(yè)務的方法。于過去那種所有事情都是圍繞打造Windows和Office的情況而言,到底是個巨大的改變。但這些新業(yè)務究竟會是什么樣子卻尚無定論——微軟需要嘗試重新發(fā)明該企業(yè)的結締組織。
6。 蘋果和谷歌都贏了,但情況有些復雜
移動時代不太尋常——我們似乎有兩個贏家:蘋果和谷歌。它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贏得了移動時代的勝利。傳統(tǒng)上,更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勝出并將所有活力吸進它的軌道,但蘋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擁有大約8億活躍用戶,遠超PC時代,全球移動瀏覽的半壁江山和App商店利潤的2/3強也被它收入了囊中(整體經濟活動的良好代表)。安卓擁有更多用戶,但蘋果擁有更多最好的用戶(從開發(fā)者的角度看)。
事實上,人們可以問問谷歌而不是蘋果是否存在問題——谷歌的生存需求是影響范圍,iOS和安卓都給了它生存空間,但它在iOS上的影響力受蘋果控制。只有不到1/4的iPhone用戶會撥冗安裝谷歌地圖。相反,蘋果在云服務和人工智能上的弱點卻可能隨著時間推移成為等效戰(zhàn)略問題而終結。
7。 搜索和發(fā)現
互聯網讓找到所有你所聽說過的東西成為了可能,但也讓聽說過所有事物成為了不可能。它能讓任何人為人所知,但怎樣才能讓人們知道你呢?我們從瀏覽網頁開始,但那不能帶領我們探索整個互聯網,然后我們轉向了搜索,但搜索只能給你你已經明確想要的。在過去,廣告和零售告訴我們都有些什么,但同時也過濾了一些信息;而現在,過濾和需求挖掘已隨風而逝。那么,誰擁有流量,又都發(fā)送到了哪里呢?人工智能或發(fā)現,或是平臺自身,又該怎樣適應這一切呢?要做多少策展,在哪里做策展?怎樣得到用戶?
8。 App和Web
關于智能手機App和web,有些個技術性的迷人的(比如我這種人)熱議話題——這倆都能做什么,發(fā)現是怎樣運作的,它們怎樣相互作用,谷歌對Chrome有什么計劃,web將接手APP成為主導形式嗎……但對一個現實品牌而言,想知道該做App還是網站的開發(fā)者和發(fā)行商不用那么糾結,他們只需要弄清一個問題足矣:人們想把你的圖標放到主屏幕上嗎?
9。后網景時代,后排名時代,找尋下一個運行時
15年來,互聯網鐵板一塊:web瀏覽器+鼠標+鍵盤。其他選項是有,但對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web和互聯網基本上就是一碼事。智能手機的出現打破了這塊鐵板,但我們還沒有建立起新的模型。蘋果和谷歌間的競爭,還有臉書在一旁強勢插入,加上新媒體那些尚未實現的可能性,意味著手機的交互模式還在持續(xù)發(fā)展變化。真的,我們在尋找一種新的運行時來打造服務——繼web和原生App之后的一種新方式。這有可能是Siri,或Now,或消息傳遞,或地圖,或通知推送,或其他什么東西。但其背后的意圖都是要建立新的搜索和發(fā)現模型——一種不同于web或App商店的新的用戶延攬方式。
10。消息傳遞即平臺,獲得客戶的方式
新運行時和新發(fā)現層找尋的一個重大部分,就是消息傳遞。桌面系統(tǒng)上有臉書,中國移動平臺上則有微信。通過將消息傳遞轉化為開發(fā)環(huán)境,提供了web或App商店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沒有App的二進制安裝問題(到底是裝上了還是沒安裝?)而有你自己的新發(fā)現和用戶獲取平臺。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解綁服務——將內容從App中解綁到消息傳遞(或通知推送),將消息從站點(通過電子郵件或App)解綁到你自己的消息傳遞平臺,將之轉化為你手機的新結締組織。至少,可以這么想。
臉書和其他一些平臺想在中國以外做到這一點,但尚未成功(除了操作系統(tǒng)本身,要往操作系統(tǒng)上加層可謂艱難之至),蘋果和谷歌也在苦思該怎樣尋求突破。
11。 安卓和原始設備制造商(OEM)世界的迷茫未來
安卓贏得了蘋果以外的手機市場,但其意義所在尚不明朗。直接復制安卓的嘗試(比如:Kindle Fire)由于缺乏對谷歌服務的支持而敗北,但這也未必就意味著沒人能做出基本非谷歌的體驗——小米及其模仿者正在做的就是這個,Cyanogen的啟動也正因如此。非谷歌體驗十分重要,因為操作系統(tǒng)是通向服務發(fā)現的路徑——控制了操作系統(tǒng)你就能塑造人們的行為,遠比你能在桌面web上做的多得多。
12。 物聯網
我們的爺爺輩可能曾說過他們擁有多少電動馬達——車里一個,冰箱里一個,其他什么東西里還有,可能數出十幾個呢。同樣的方式,我們大概知道自己有多少設備是聯網的,而我們的孩子們不會清楚。很多這種用例在我們看來都很傻,就像我們的爺爺輩會嘲笑用一個按鈕去降下車窗的主意一樣,但絕大部分來自于智能手機供應鏈的價格低廉而種類豐富的傳感器和組件將無處不在又透明隱身——我們會像忘掉電動馬達一樣忘記它們的存在。
我想,這意味著,談論物聯網的標準沒抓住要領——聯網不過是包含一個馬達的范疇,將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平臺和標準。更為重要的,是傳感器的爆炸式增長,尤其是在企業(yè),意味著數據大爆炸——我們將需要知曉比以前多得多的東西,而這將引發(fā)根本性的系統(tǒng)重設計。
13。 汽車
向電動和自治的無人駕駛汽車的邁進從根本上改變了汽車的定義,同時也改變了整個汽車體系的樣貌。電力改變了汽車的機械復雜性,從而改變了它們的形態(tài)和制造者。自治和按需服務改變了汽車買家,意味著購買準則也將與以前不同。而且它們可能同時像汽車本身所做的那樣給城市景觀帶來很大的變化——如果沒人需要停車,大眾市場零售或餐館會是什么樣子呢?
14。 電視機與起居室
科技產業(yè)花了1/4個世紀試圖把電視機弄上網——弄成大眾市場電腦。現在,這事兒看起來終于要發(fā)生了,只不過幾乎只成了無足輕重的余興節(jié)目——微軟宣布Xbox不再是其戰(zhàn)略資產,電視機只是智能手機的附件,是智能手機而不是電視機或PC,帶來了計算革命并將計算引進了起居室。
15。 手表
手表可能是智能手機太陽系里最令人迷惑的衛(wèi)星了。理論上,它們應該操控一切——所有科幻片里的目標,但今天似乎很容易就會將它們視作沒什么意義的玩具。對我而言,手表就是個配件——智能手機的一個有用而有趣的附屬品,但它們還相當初級。
16。 最后,我們并非用戶
未來是分布不均的,對未來的理解和興趣也是偏差很大的。在科技產業(yè),我們很愜意地享受最新的東西并推測每個人都這么覺得。但實際上,這些服務是人們生活的輔助品和推動者,每個人對這些服務能為他們做的事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所以,大多數iPhone用戶不使用谷歌地圖,湖北軟件開發(fā),襄陽軟件開發(fā)大多數人根本不用日歷功能,而音頻磁帶也正卷土重來,因為普通人掌握著科技在他們生活中的所有權,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塑造之。